产品新人如何提升文档输出能力?
对于产品经理岗位而言,我们经常要撰写各种需求文档、商业文档,那对于新人而言,我们如何输出更优质的文档呢?如何培养我们文档的输出能力呢?本文和大家分享的主要就是这部分内容,一起来看看吧。
1、平时养成多思考、多积累、多记录的好习惯
人常说,好记性不如烂笔头。
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泛滥的时代,泛在学习、碎片化学习等一系列新的学习理念和方式充斥着你有限的时间,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和众多的知识中快速取舍和永久留存,取决于你的思考和记录能力。我们日常学习的媒介其实很多,如:
. 微博
. 知乎
. 微信公众号
. 书籍
. 报刊杂志
平时在这些众多的媒介中阅读时,就要养成随时记录的好习惯,将他人和你自己的灵感记录下来。这样长时间的积累,在你需要输出的时候,才会马上找到,做为论点或论据。可以将这些关键内容分类,按照目录式形式记录,后期需要时便于查找,如下:
. 产品思路
. 文档能力
. 部门配合
. 宣讲能力
. 方案能力
. 用户调研
. 需求分析
. 功能设计
在此,推荐大家2个工具,有道云笔记和印象笔记,以下是我在印象笔记中的一些记录:
另外,工作中每天都要在网络上获取大量的资源和信息,我们可以将这些信息收藏在浏览器中,如下:
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方式,以后会陆续分享给大家。
2、好准备不如“烂开始”
不要等到万事俱备时再提笔,其实根本没有万事俱备的时候,在写的过程中才是你真正思考的过程。随着内容深度广度的增加,你才知道要找寻哪些资料。
更深入地说,就是每个人都有完美主义情节,只停留在想法中,就会很难迈出第一步。但一旦开始,你可能根本就停不下来,其实也就是从0到1的过程,至于从1到N怎么坚持下来,我可以推荐给大家两本书,分别是:
1. 《自控力》——凯利.麦格尼格尔
2. 《习惯的力量》——查尔斯.杜希格
一个教大家如何克制欲望,一个教大家如何培养良好的习惯。
3、不要直接套用他人模板
千万不要直接套用别人的模板大纲,而是要将自己零散的思路想全,甚至归类建立起联系,形成组织后,你会更清楚哪个模板大纲更适合你,亦或是取众多之精华,形成自己的脉络模板。
总结一句话就是,消化他人思路,形成自己的输出,才是真正思考的过程。
4、从人、事、物入手梳理思路
以下是我在平时工作中总结的一种方法,在写文章时,可以帮你梳理思路。
先回到写文章的目的上,写文章的目的一定是要阐述一个观点,说服他人,那么你可以采用下面的分析思路:
. 为什么你要阐述这个观点?一定是当下有人在此领域遇到了困难需要解决。
. 为什么会遇到这些困难?
. 如何找到最全的领域现状,从而挖掘出更多更全的困难?
. 如何在众多困难中做出取舍?
. 面对这些困难,人们内心真正的心里诉求是什么?
. 针对这些困难,目前的解决方案是什么,为什么这么解决,是不是满足了人们的某方面心里诉求?是否彻底满足了呢?
. 面对这些解决方案,有没有更好的方案?
经过后3个部分的分析,你会更清楚自己为什么要论述这个观点;经过整个7部分的分析过程,你就会明确了支撑这个观点的具体论据都有哪些。
5、试着列出提纲
当你对自己的文字内容不满意时,觉得很肤浅,就需要用提纲来梳理你的思路。记住,一定要先按照自己的认知尝试着列出简单的提纲,不能直接上来就搜集一堆资料,然后开始一字一句地读,最后根本达不到消化的效果。因为你根本记不住那么多,而且此时在你心中都没有形成脉络,阅读这些文字,只会越读越混乱。带着问题去思考,去阅读,说的就是这个道理。
以下是我在工作中撰写的一篇分析微课程的文章提纲:
所以,一定要先列提纲,然后查资料,细化提纲下的内容,不断填补更多的论证细节。
6、不要拘泥于形式
思路很散时,千万不要拘泥于形式,想到什么脉络就写什么脉络,一点点扩展、补充,逐渐形成完整思路。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完全不考虑最后成文的形式和排版问题。此时,可以尝试思维导图这个工具,能够很好的梳理零散的思路。
7、运用结构化思维方式
最近在喜马拉雅上听了李忠秋老师的结构化思维,觉得对写文章很受用,分享给大家。结构化思维就是先总后分的思维,它的 4个核心原则如下:
论:结论先行,一次表达只支持一个思想,最好出现在开头;证:以上统下,任何一个层次的思想都必须是其下一层次思想的概括,下一层次思想的理由足够支撑上面;类:归类分组,每一组思想必须属于同一个范畴;比:逻辑递进,每组思想必须按照一定逻辑顺序进行排列。
8、坚持就是胜利
最后,也就是最主要的——坚持就是胜利,我想拿自己的实例再次强调它的重要性。
记得我工作初期那会很迷茫,工作不是大学本专业,又在异乡,不知道选择是否正确,未来方向在哪,却又无力改变。后来我学会了接受,既然无力改变,那就好好从事现有的这份工作,不懂就问,没人带自学,各种查资料,各种学习。当然,功夫不负有心人,我在工作中找到了自我实现,知道了自己喜欢什么,擅长什么。
其实你如果不在一件事情上坚持下来,做精做透,你根本是不知道自己到底适不适合的,这就是为什么说要在一个公司坚持工作3年才考虑跳槽的事情。所以,我坚持下来了,也找到了未来的方向,而好多像当初的我一样的应届毕业生更多的是选择频繁的跳槽,换行业,最后在哪个领域都是小白,对前路迷茫,每天都处于忙、盲、茫中。
文章来源:产品100